打算休息之前,猶豫和掙扎了很久,
受到不少熱情好姐妹的質疑
『時間忽然變多,你要幹什麼呀?』
『哎呀!沒事做你會胡思亂想啦!』
『沒工作做,你沒地方表現,心理不好調適唷!』
一位遠在美國攻讀博士的高中同學,近期身體微恙,想放棄唸書計畫回台,我們在MSN討論起這個話題,
我告訴她我心中的想法是:覺得身體撐不下去,該休息。可是旁邊的人都耳提面命的要我擬定好休養計畫,我自己也會擔心沒有重心的生活會導致每日萎靡度日。
她跟我說: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被教導如何,安排生活,享受空閒。
仔細回想,打從娘胎出生後,大概只有學齡前可以漫無目的地輕鬆度日,跟鄰居扮家家酒,自言自語玩紙娃娃 (還要小心翼翼的維護紙脖子不要斷),在鏡子前綁頭髮嘗試不同髮型弄到手酸,這些事情在求學後的緊鑼密鼓生活中,應該算是花費時間太多,投資報酬率卻低的事情。
阿?那不禁要問:投資報酬率指的報酬是什麼呀?
求學時,那指的當然就是成績優異,競賽表現傑出或者有特殊技能之類的呀! 工作之後指的是工作表現優異,薪資職位高升,受長官賞識。
不信的話,當學生的聽個音樂或看個武俠小說,是不是就會被念說:還不趕快去念書,做這些有什麼用!
工作後,做些與工作不相關的事會被認為時間太多。
人們口中所謂的閒事帶來的心靈愉悅感,是不列入報酬之中的。
因為,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有積極,上進,精實的生活。課表永遠排滿滿,下課後星期一三五補數學,二四六補英文。
甚至我身體出現狀況後,每日回家的時間表也是 吃飯->洗澡->父親的氣功調整->早睡,不允許從事其他不為身體著想的事情。
不容許一絲一毫的空白,空閒。我們隨時都盤算著如何獲得,如何能更好。
離職隔天一早醒來,心想:接下來都不用上班耶!那我今天要幹什麼呀?
說實在的心中有些焦躁與不安,吃完早餐,索性放著愛樂電台,繼續賴回床上。剛開始腦中還盤算著,今天要整理書桌,打果汁,上網查課程(對未來工作有幫助的課程)等叭啦叭啦諸多事項,想著想著怎麼覺得要做的事情還真多,比上班還累,太概是想累了,不知不覺昏沉睡去。
直到恍惚聽到廣播中所播放的歌劇魅影歌曲,在優美的歌聲中清醒,心中感動莫名,跟著哼唱了起來,接著翻箱倒櫃找到這張塵封已久的CD,從頭到尾好好回味一遍,跟著女高音唱,即便自己用的是極為吃力的撕扯方式拉起尖銳的高音,但唱完還真暢快呀!好久沒有這樣的感覺,放下一切,沒有時間限制,沒有想要追求什麼的去做一件事,只因為歌曲好聽,只因為我就是單純的想唱歌呀!
忽然我明白,今天不需要安排什麼了!就算是發呆也好!
我想我該學習在未來的日子也不應該是以世俗的『報酬率』考量。
我不是想上法鼓山推廣課程,想看很多書,想玩彩妝嗎?(這些對我未來復出職場應該沒啥幫助吧!),那就先放手去做呀!難得有這個機會可以隨心所欲安排自己的空閒,何需隨時隨地都要有高效率的精實人生呢?
想到這心裡踏實了一點。告訴自己放下原先固有的想法,好好享受吧!
*^_^* 上班中的朋友不要太羨慕我唷 !!